為我國劍麻事業作貢獻──記我市“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獲得者黃標
黃標在進行劍麻大田水肥滴灌試驗
在7月3日上午在廣州市開幕的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我市黃標獲得了“第九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消息傳來后,湛江農墾的干部職工,以及我市科技界人士都為他獲得這項殊榮而感到高興。 身先士卒
今年46歲的黃標患有小兒麻痹后遺癥,右腿肌肉萎縮,行走不便,但他積極上進,1982年從雷州農校(中專)畢業后,堅持邊工作邊學習,1991年讀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函授大專)畢業。他現任湛江農墾東方劍麻集團有限公司農業研究所所長,是中國熱作學會會員,熱作高級工程師。
黃標在工作中總是身先士卒,努力克服困難,頑強拼搏。為了完成劍麻莖腐病的研究工作,多年來,他有大半時間是在劍麻田中度過的。他幾乎每天起早摸黑,一心扎在劍麻田里搞試驗研究。盛夏,劍麻田里又悶又熱;嚴冬,劍麻田里冷風刺骨。盡管如此,他白天工作回來后,晚上還常常加班查閱資料、寫試驗方案、統計分析試驗數據、寫試驗報告直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第二天又堅持工作。正是這種頑強的拼搏精神和驚人的毅力,使他克服了重重困難,攻克了無數難關,先后取得了20多項科研成果,成為我國劍麻行業一位權威專家,為我國劍麻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貢獻突出
1988年至1991年,他帶領課題組研究出劍麻莖腐病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措施。該措施在劍麻農場每年推廣應用6萬畝,防治效果達73.3%至99.0%%,使具有毀滅性的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僅1989年至1991年就挽回綜合效益530.5萬元,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994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他是第一完成人。
多年來,黃標帶領課題組開展了一系列劍麻營養診斷指導施肥技術的試驗研究,診斷通過土壤與植株養分有機結合,找出了制約產量的主要養分因子,并實行養分平衡施肥法。建立了包括采樣、養分指標、施肥配方等的一整套劍麻豐產田營養診斷指導施肥的精準農業的技術體系。該技術于1989年至1998年在東方紅農場推廣面積達2萬多公頃,增產24.24%%,使企業劍麻產量、質量持續穩步增長,10年共增收節支3283.4萬元,同時解決了劍麻早花難題,僅每年挽回劍麻早花損失便達96.5萬元。該技術還可應用到其它作物領域。其成果在劍麻施肥領域達國際領先水平,1999年被評為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他為第一完成人。以上兩項成果有多方面技術創新,使企業劍麻單產、總產連續10年創歷史最高紀錄,大面積高產穩產創世界歷史水平。
在實踐中,黃標還撰寫了10多篇有價值的科學論文。其中,有12篇論文被中國熱作學會等科研單位評為優秀論文,其中《劍麻“紫色卷葉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的研究初報》于2004年獲中國熱作學會優秀論文獎;《劍麻生產專用機械的研制與應用》于2005年獲中國熱作學會二十大優秀論文獎等獎項。
由于成績突出,黃標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和獎勵。自1993年以來,他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廣東省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廣東省勞動模范、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
“我作為一個殘疾人,自幼家庭困難,是各級黨組織的關心和支持才使我先后讀了中專和函授大專畢業。我獲得廣東省丁穎科技獎,首先要感謝黨組織對我的培養。同時,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我感到自己的責任更重,壓力更大了。今后,我要加倍努力,為我國劍麻產業持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昨晚,剛剛從廣州領獎回來的黃標,面對記者的采訪,他謙虛地說。
(來源:湛江日報稿 發布時間: 2007-07-05 09:56)